鄉民543熱門

搜索

[新奇] 颱風過境,「永不淹水」的山東青島多處水災,德國百年下水道神話早就闢謠了

[複製鏈接]

漁夫|發帖時間:2020-8-28 21:29:00 查看:2286|回復:0






8月26日,颱風侵襲山東青島,造成多處淹水。
▼某幼兒園淹水,動員民警接力將孩子抱出來

▼外賣小哥涉水工作




▼苦中作樂

▼砸牆排水




▼超級苦中作樂

以下是市區淹水的新聞影片
youtube
外連至此YOUTUBE影片連結




本文來源:上觀新聞(解放日報旗下)
微信id:shobserver
8月26日,受台風「巴威」影響,山東青島暴雨部分地區城市內澇。
網友吵起來了:
「德國人造的下水道呢?」
「德國百年前建造的排水系統這麽不堪一擊?」
「青島不是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嗎?」
「下水道油布包裏的零件用完了嗎?」
小觀採訪了青島市排水事業發展中心辦公室負責人喬全榮,請他為大家講一講青島下水道的故事。

▲青島德建地下排水管道江蘇路暗渠。圖片來源:半島網
德國製造下水管網目前只有2.66公里上世紀初德國人占領青島期間修建過排水系統,所以青島有了「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」之稱。
但德占時期總共只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,且大部分管網因超期服役和城市規劃等原因,已陸續被翻建整修,目前只有安徽路和大學路上約2.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汙水管線仍在正常使用。
而青島市內三區排水管網總長約3000公里,德占時期修的管網占比不到千分之一,對整個青島排水系統影響寥寥無幾。
2018年7月,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還曾實地探訪這2.66公里德國排水管網。
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位於青島前海一線,距離青島著名景點——「棧橋」只有幾百米遠。管道口是一個約3米長、2.5米高的長方形,內部則與西北的窯洞類似。




▲青島德建地下排水管道安徽路入海口,目前仍在正常使用。圖片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,攝影:張旭東
神秘「油布包」傳說也純屬缺乏常識還一個流傳甚廣的「油布包」傳說:
「青島下水道使用百余年後,有些零件需要更換,但青島師傅不會修。他們打電話向德國求助,德國人淡定地說,根據德國的施工標準,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,可以找到備件。」
「青島師傅按照線索找到一個小倉庫,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金屬元件,雖歷經百年卻依舊光亮如新。」
但「油布包」的說法,明顯缺乏常識。




喬全榮說:「下水道一般是陶的、瓷的或者水泥的,不存在金屬元件。」
當年德國侵占青島時,我們國家基本沒有工業,井蓋等一些零部件確實要從德國運過來。
德國和中國距離很遠,會多運一些零件作為備件,在完成管網建設後,德國人會把一些備件存在那裏。
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確有工人在地下管網發現過一些配件,但這並非德國人專門放置,只是一些多餘的零部件隨機存放在那裏而已。
德國給青島排水留下「雨汙分流」的經驗100年前的中國沒有汙水處理理念,德國確實給青島排水建設留下了一些經驗,比如「雨汙分流」。
據《青島市志·市政工程志》記載,德國人在沿海歐人區的地下管網採用「雨汙分流」模式,華人區則是「雨汙合流」模式。
而青島市後來新建、改建排水管網中,97%都採用了「雨汙分流」模式。

▲青島德建地下排水管道安徽路暗渠。圖片來源:半島網
青島在城市排水管網系統建設方面投資很大,排水管網建設標準和密度在國內處於較高水平。
如今的青島與一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,每條馬路下都埋了十來種管道。
膠濟鐵路穿越整個青島市區,當時德國人修建了多個鐵路橋洞讓人車穿行,這些橋洞地勢低窪,甚至與海平面齊平,是目前城市防汛的重點區域,遭遇強降雨可能會被淹。
為此,青島市在防汛期設置了警示牌,並派專人值守。





青島並非不怕水淹青島極少發生嚴重城市內澇,是地理位置、溫和氣候條件和完善排水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青島是典型的丘陵地形,山、海、城一體,這種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經地面徑流匯入大海,雨水匯聚快排出也快;青島地處溫帶季風區,降雨時空分布相對均衡,極少出現台風、連續強降雨等極端天氣,今年這樣的情況很罕見。
青島並非不積水,只是丘陵地形決定了下雨時積水快,排水也快,最怕短時強降雨,當然,更怕長時間強降雨。
現在的青島比德國占領時期大了好多倍,德國人造的排水系統在青島前海,坡度大、流程短、不容易積水。
現在的新城區,離海十幾公里遠,排水路徑長許多,排水難度自然增大。
8月25日、26日,青島接連迎來兩場暴雨,其中城陽區和即墨區三個街道受影響最大。
新聞中出現的嚴重內澇積水的棘洪灘街道幼兒園正是在城陽區。而主城區降雨量較少,則受影響較小。
如此「躺著受表揚」,連德國人都慚愧了。
2015年,《南德意志報》忍不住辟謠:青島強大的排水能力,真不是我們的功勞。
文章轉載自:chinaqna.com




鄉民都在看


鄉民說什麼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