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民543熱門

搜索

[新奇] 央視推出十集紀錄片《一九五八炮擊金門》,即台灣的「八二三砲戰」,受訪者包括郝伯村

[複製鏈接]

凡德賽|發帖時間:2020-6-14 08:53:58 查看:2111|回復:0




本文來源:CCTV國家記憶
微信id:cctvguojiajiyi
為了回顧歷史,啟迪今天,《國家記憶》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《一九五八炮擊金門》。
該系列首次深度、全面、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,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「反攻大陸」計劃遭到重挫、美國「劃峽而治」的圖謀宣告失敗、海峽兩岸形成「一個中國」的默契過程,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、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。




▲毛澤東視察人民海軍

▲蔣介石在金門太武山頂遙望
節目以1958年8月23日大陸炮擊金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敘事,從「炮擊金門作戰的國際國內背景」、「對美外交鬥爭」、「中央決策內幕」、「解放軍三軍調兵遣將」、「炮擊金門作戰過程」等方面,以十集的大篇幅,對炮擊金門軍事行動進行了深度剖析。
揭示出大陸通過炮擊金門,警告了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的外國勢力,激化了台灣國民黨當局和美國之間的矛盾,摸清了美國協防台灣的戰略底牌,向觀眾展現出毛澤東與黨中央的運籌帷幄、決勝千里的高超軍事謀略和政治智慧。
十集紀錄片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全景式展現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。






▲停靠在海灣裏的東海艦隊魚雷快艇大隊
《國家記憶》欄目組歷時兩年完成了該系列的拍攝製作,片中不僅實地探訪了當年作為第一線戰場的角嶼和金門島,還集中呈現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,帶觀眾重回戰場。

▲葉飛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政委
同時,片中採訪了葉飛、石一宸、林虎等近30位當時的前線解放軍官兵,洪秀樅等10多位福建前線民兵,以及包括郝柏村在內的台灣嘉賓。
讓人唏噓不已的是,片中多位親歷者沒能等到節目公開播出,已溘然長逝,然而觀眾將從他們在節目中激情的講述和真實的影像裏,銘記那段共同的國家記憶。
60多年過去了,雖然炮聲早已消散,但炮擊金門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,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歷史財富和借鑒意義。
以下是部分內容圖文版
1949年初夏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上海的戰鬥進入尾聲之時,毛澤東給中央軍委起草了《向全國進軍的部署》,在這份部署中,毛澤東對入閩作戰提出了要求。

▲(第三野戰軍十兵團揮師入閩)
6月21日,已經「下野」的蔣介石特意趕到了福建,他以國民黨「總裁」的身份,在這裡召集了一次高級將領間的軍事會議。
會議後,國民黨軍隊對東南沿海的布防進行調整,做了嚴密的部署。




當時蔣介石基本上,他的軍事設想就是三部曲,第一個就是先止血、收拾殘局,要穩定戰線,第二個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戰線,第三個如果能「反攻」,那麽在任何一個地方,他都可以準備「反攻」。
從1949年7月上旬起,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主力,從蘇州、常熟一帶出發,冒著酷暑向福建行軍,開始了解放福建的作戰。統率這支入閩大軍的,是當時年僅35歲的兵團司令員葉飛。
第十兵團在葉飛的率領下,一路長驅直入,很快完成了對廈門和金門的三面包圍。10月15日,距離新中國成立剛剛過去十五天,五星紅旗勝利插上了廈門島。

▲(《人民日報》刊登的廈門解放的消息)
廈門順利解放,似乎讓解放金門指日可待,而早已節節敗退的蔣介石,此時也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金門。



金門對台灣而言,是靠著大陸的一個島嶼,金門是返回台灣一個前線基地,所以金門、馬祖在蔣介石的政策,堅決要固守,不能放棄。
金門,共轄兩個主要島嶼,分別叫做大金門和小金門,它屹立於台灣海峽西部,西與廈門島遙望,東隔台灣海峽和台中市相望,北與福建泉州晉江市相望。
距離福建角嶼僅1.8公里,離台灣島有210公里。




1949年10月24日深夜,和廈門相距不遠的大嶝島上,解放軍近萬將士在這裡集結。
他們的目標,正是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。
國民黨方面,指揮金門作戰的指揮官是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。
1949年10月,胡璉接管金門防務,率部增援金門。由於胡璉的增援,此時的金門守軍,從1萬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。
按照作戰部署,解放軍在金門登陸的第一個梯隊3個團,率先登陸,他們冒著炮火,頑強搶灘,成功占領了一線陣地。
他們一邊作戰,一邊等待著第二梯隊的支援。
可是,在國民黨軍密集的火力攻擊下,運送第一梯隊的船只,在返回的途中互相碰撞,失去掌控,一部分被大潮沖上灘頭擱淺,另外一部分,則沉入茫茫大海,沒有一條返回,第二梯隊四個團的兵力根本無法渡海登島。
已經登陸的第一梯隊戰士們,在金門島上,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。

在此之前,解放軍在陸地上可以說是橫掃千軍如卷席了,但是沒有打過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,海上情況跟大陸可不一樣,到了海上,海況氣象條件,是決定登陸作戰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在國民黨軍絕對的兵力和陸海空立體進攻下,登島的第一梯隊戰士們英勇不屈,拼死抵抗,在島上和敵人激戰了三個晝夜,直到彈盡糧絕。
金門島上解放軍血戰到底的英勇精神,是國民黨軍隊無法企及的。
然而在這場特殊的戰役裏,當時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軍,憑著絕對的優勢和火力,打贏了這一仗。
接到金門戰報的電話後,蔣介石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。

蔣介石當時不相信,就命令空軍再去偵察,蔣介石日記就寫,前線將領往往浮誇,意思就是說他們又虛報軍情。因為他敗仗吃太多了,他不相信打勝了。
金門戰斗的勝利,讓節節敗退的蔣氏父子看到了希望,也收獲了久違的信心。
從此,金門這座小島的命運,將長久地和蔣介石父子「反攻大陸」的希望捆綁在一起。也像衣扣一樣,將台灣和大陸連在一起。






▲蔣經國視察金門防務
金門一戰的失利,震撼了解放軍全軍,1949年10月29日,距離金門戰鬥剛剛過去五天,毛澤東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通報,他指出:「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」。

金門失利雖然是個壞事,其實也變成個好事。人民解放軍打完金門登陸之戰之後,當時上下都認識到,這個海戰確實比陸戰復雜得多,馬上打海南島,就很謹慎了。
蔣介石做夢也不會想到,令他驚喜的金門「大捷」竟成為日後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取勝之匙。
就在解放軍充分總結金門失利的教訓,積極備戰,解放海南島、舟山群島之時,中國大陸的解放戰爭也已接近尾聲,到1949年12月初,兵鋒已直指成都。
1949年12月10日,下午兩點,成都解放前夕,蔣介石專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,飛往海峽對岸的台灣島。

▲1949年12月10日,蔣介石乘飛機離開大陸
退居台灣後,蔣介石無時無刻不謀劃著「反攻大陸」的計劃,作為「反攻大陸」的第一塊跳板,蔣介石對金門寄予厚望。
以下影片是片段:
youtube
外連至此YOUTUBE影片連結
1949年,金門戰鬥後,蔣介石從台灣調來大量部隊,所有的民政單位都被裁撤,所有的民政事務全部轉由金防司令官胡璉管理,蔣介石把金門由民管劃為軍管,其用意可想而知。
戒嚴時期,軍方一直掌握著實權,島上的幾代人都在戒嚴和軍管中生活。
在兩岸對峙的時期,金門始終是兩岸對抗的前沿陣地。
除此之外,國際政治事件的影響也牽動著這座小島。




▲軍官時期金門島上的兒童

▲軍官時期金門島上的士兵

▲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士兵挖戰壕和坑道


1950年6月,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上,作了題為《不要四面出擊》的講話,他指出:「我們當前的總方針,就是肅清國民黨殘餘、特務、土匪,推翻地主階級,解放台灣,西藏、跟帝國主義鬥爭到底。」
一時間,解放軍數十萬精兵雲集東南沿海。
就在台灣海峽上空戰雲密布的時刻,1950年6月25日,朝鮮戰爭驟然爆發,杜魯門政府立即出兵朝鮮半島,進行武裝干涉,同時派遣海軍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,阻止解放軍進攻台灣。
考慮到國際形勢的劇變,也考慮到整個國家的安全,毛澤東果斷作出決策,暫停解放台灣計劃,抗美援朝,保家衛國。
在海峽的另一邊,台灣國民黨當局則利用朝鮮戰爭的機會,企圖依靠美國的支持「反攻大陸」。
隨後,美國對台軍事援助開始呈幾何倍增長,蔣介石手下數十萬殘兵敗將也因此重新武裝到了牙齒。




▲美軍入侵台灣海峽
台灣國民黨當局依靠美國,不斷加強金門等島嶼的軍事建設,企圖將其建成「反攻大陸」的前進基地。
到50年代中期,金門島已構成堅固築壘防禦體系,成為一座橫亙於台灣海峽的軍事要塞。

▲金門島上的地下工事遺跡

蔣介石當時跟美軍顧問的規劃,是要把金門完全要塞化。也在美軍的協助之下, 50年代的時候開始進行金門的全面地下化。
同時,台灣國民黨當局還積極同美國商談關於共同防禦的問題,最終雙方簽訂了「共同防禦條約」,美國以這個條約為借口,繼續將台灣置於其「保護」之下,持續介入台灣問題。




▲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
為了宣示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決心,並對美台商談「共同防禦條約」予以警告,1954年9月,解放軍對金門進行了大規模懲罰性炮擊。
12月,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,指出,所謂「共同防禦條約「根本是非法的、無效的、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,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。

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布防
為遏制美國干涉台灣問題,中國政府開展了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,堅持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,揭露美國干涉台灣問題是對中國的侵略。
1955年4月,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曾指出:「中國政府願意坐下來和美國政府談判,討論和緩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」。
對於中國政府拋出的談判意願,美國人接招了,同年8月1日,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正式舉行。
到1957年底,雙方進行了多達73次的談判,然而在最關鍵的台灣問題上卻毫無進展。
與此同時,大陸方面也向台灣國民黨當局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的倡議,並通過多種渠道向國民黨傳遞和談誠意,但蔣介石卻並不以為然。



▲美軍對台灣軍事援助,加緊製造「兩個中國」
50年代中後期,美國政府一面加強對台軍事援助,一面加緊製造「兩個中國」,台灣國民黨一面需要美國的庇護,另一面仍圖謀「反攻大陸」,既不願接受美國「兩個中國」的主張,也拒絕兩岸和平談判。
從1975年起,美國拖延並中斷中美大使級會談,縱容蔣介石騷擾、破壞大陸沿海地區,使台灣海峽形勢再次緊張起來。
中共中央決定加強台海方向的軍事鬥爭。
正當台海上空局勢日漸緊張之時,一個突如其來的國際政治事件,讓毛澤東找到了時機。
以下是片段:
youtube
外連至此YOUTUBE影片連結
1958年7月18日入夜時分,毛澤東在中南海,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,參加會議的有什麼人,這次會議又決定了什麼呢?一場圍繞著金門,牽動著北京、華盛頓的大戲,即將拉開帷幕。
>CCTV國家記憶官方頻道網址
文章轉載自:chinaqna.com




鄉民都在看


鄉民說什麼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